2022年05月12日 22:08编辑:黄东平 新闻热线:0791-86847179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宜黄县创新“3+3+3”工作法,充分发挥“党员中心户”在强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中的桥梁纽带和示范引领作用,聚焦创新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方式,进一步聚合工作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多方参与的“网格化”城市社区治理新机制,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聚焦“三项职能”,提升社会治理“引领力”。
全面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让“党员中心户”成为村(社区)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推进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巧解矛盾纠纷,做好民事纠纷的“调解员”。发挥“党员中心户”村情熟、村民熟的优势,在处理矛盾纠纷过程中不偏袒、不徇私,找准矛盾化解的突破点,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把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精准服务群众,做好民情收集的“信息员”。落实“六个一”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党员身心沉下去,走村入户,扎根田间地头,深入村社一线,与群众坐“一条板凳”解民情、畅民意、纾民困、化民怨。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将“党员中心户”作为重要阵地,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的身边事,上报群众诉求;坚守思想阵地,做好理论政策“宣传员”。带头参加村(社区)组织的各类学习,自觉学习并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每月至少开展1次活动,向党员、群众宣讲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等,结合“八五”普法大力宣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着力营造全社会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
构建“三级网格”,提升社会治理“协同力”。
聚合工作力量,整合社会资源,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打造“社区——小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院落、楼栋”的组织网络体系,建立以社区为主体,多方参与的“网格化”城市社区治理新机制。高精度织网。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的要求,科学划分三级网格体系。将县城区的7个社区设为一级网格。每个社区中的大块管理区域(如机关企事业单位、物管小区、开放式居民区等)设为49个二级网格。再根据人口数量、居民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对大块管理区域进行细化,将院落、楼栋等设为三级网格。网格划分边界清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迭,实现服务管理全覆盖;高质量组队。按照各社区分布网格,每个网格确定一名网格长,由挂点县领导兼任总网格长,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一级网格长,总体负责本网格的管理工作。由县直结对牵头单位分管领导担任二级网格长,具体负责对本网格的管理工作。由院落、楼栋长担任三级网格长,具体负责对本网格兼职网格员的任务指派、综合协调及日常管理工作;高密度联动。按照“资源共享、实用实效”的原则,结合信息平台建设和“智能安防小区”建设,建立县城市社区综治信息化平台。强化协作互动,统筹入驻单位、协作参与部门资源要素整合、信息共享交流、形成工作合力。
推行网格“三级管理”,提升社会治理“保障力”。
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构建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通畅、服务高效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全力打造“县域社会治理创新县”。网格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县领导挂点联系社区及网格、县直单位结对共建社区及网格和在职党员干部社区报到”三级管理模式。通过县领导深入挂点社区及网格调研指导、牵头抓总、全面调度,确保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县直各单位党组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做到人员落实、时间落实、任务落实。各社区指导在职党员报到接洽、设置服务计划、组建志愿服务团队等各项工作,根据各小区所在党员干部居住情况,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退出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担任院落、楼栋长,确保社区网格化管理各项任务顺利实施。网格运行制度化。探索建立例会、网格管理服务公示、联系巡查走访、民情日志和民情回应、社区网格监督、工作考核奖惩等一系列治理机制,保障社区网格高效运转,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切实做实基层治理,维护基层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网格人员标准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9名遵纪守法、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素质、熟悉社区情况、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专职网格员。选派社区干部、驻社区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青团员、城管员和其他履职能力较强的党员干部以及保洁员、保安员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强化警力配备,凤冈派出所为城区49个二级网格配备网格民警,负责做好暂住流动及重点人口的管控、治安防控、黄赌毒治理等工作。